开放式街区为什么能成为商业物业市场上全新的风向标呢?消费升级、新零售的冲击、商业的不断发展、体量过剩、人们对于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视以及千店一面问题的出现,让消费者对购物空间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于购物中心全空调式的购物场所,回归人们最初“逛街”的初心,用开放、院落式的建筑形态,改变了人们以往在“封闭”空间购物的习惯,赋予购物之外更多的休闲体验。
商业街区式的业态有着其无可替代的天然优势。而在近几年,商业街区的也掀起了阵阵狂潮,文创街区,历史街区,主题街区不断出现,对于街区设计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表面的颜值,更多的还有创新、文化等元素的纳入。
今年六月,由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HHD华汇设计主办,LeTalwork勒拓文化承办,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可持续开放街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共同协办的“城市设计在中国”系列论坛正式开启。该论坛着眼于中国本土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与探讨,从当今中国城市设计中遇到的迫切问题和最新研究进展出发,呈现学术与实践的系统性研究与探索。论坛第一季聚焦“可持续开放街区”,第一场关注开放街区理论、挑战与推广。
支持媒体:建筑学报、时代建筑、世界建筑、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主题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城市建设工作为中国城市带来了无数“超大封闭小区”,与之伴生的是众多社会、交通、经济和城市风貌问题。因此,“开放街区”被重新提及,不论是作为中国古典设计语言的复兴还是西方先进设计概念的引入,它都承载了解决超大封闭小区所带来的城市问题的责任。
自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起,开放街区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在中国的实践已经经历了五年。期间,这一概念催生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促进了理论体系的进步与发展,但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一些争议与讨论。
作为系列论坛的第一季,论坛将面向学术界,讨论在中国的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开放街区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以及应当面对的研究挑战,并着眼于未来,提出关于开放街区的倡议。
论坛引言
Forum Introduction
开讲嘉宾黄文亮先生在报告中回顾中国城市住宅发展的历史,剖析改革开放以来大型封闭小区衍生的问题,基于对中国城市住宅历史邻里模式的回顾,阐明了中国居民自古以来对追求诗意安居环境的创新智慧的接受度。随后,重申了超大封闭住区阻碍可持续碳中和环境、影响和谐社会整体建设、消弭城市活力及内循环、割裂城市人际交往交流、破坏人性城市空间营造、延滞空间文明发展复兴、丧失城市更新再生契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黄文亮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总裁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可持续开放街区规划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接下来黄先生提出中国现阶段适用的“开放街区”应从中国现今的城市发展背景和中国人安保需求出发,指出“开放街区”的开放对象包括:街区空间的开放、公共设施的开放以及社会组成的开放,围合街廓的“安保合院”是开放街区的基本单元。最后黄先生代表天津规划学界恳切期盼各方相关人士支持“开放街区”的实践
主题演讲
Keynote Speech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就开放街区格网范式的演讲主题讲到了城市发展需求是街区划分格网化的最初决定者。街区(社区)品质不一定完全取决于开放与否,尺度也是关键因素。决定城市街区环境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街区大小、建筑尺度、功能复合、“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之间的人际交往张力。可持续的开放街区需要兼顾社会共享的宜居活力和城市功能及运行效率的双重属性。
适宜尺度、体验认知、视觉美学需要通过创新性(城市或建筑)设计达成城市形态的特征和个性呈现。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